胃疼可以按以下穴位:
中脘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可以先找到肚脐,将四指并拢,从肚脐往上量四指宽度,对应的位置便是中脘穴。
中脘穴
原理及效果:它是胃之募穴,也是任脉上关键穴位,气血汇聚于此,与胃部联系紧密。胃疼发作时,用指腹或掌根按揉中脘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处产生温热、酸胀感为宜,顺时针方向揉动,每次按揉3-5分钟,能直接调节胃部气机,让痉挛的胃部肌肉松弛,缓解疼痛,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简单操作是,先找到膝盖外侧的犊鼻穴,垂直向下量四横指(三寸),再往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的位置。
原理及效果: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中医素有“肚腹三里留”的说法,意味着腹部的病症大多能通过刺激该穴位来调理。当胃疼时,用拇指用力点按足三里,产生酸麻胀感后,保持按压3-5分钟,松开再按,重复几次,可起到健脾和胃、扶正祛邪的作用,疏通胃经气血,缓解胃部疼痛,增强胃的耐受能力。
内关穴: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原理及效果: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与三焦经互为表里,能调节三焦气机。胃疼伴随恶心、胸闷时,按揉内关穴效果显著。用拇指轻轻按揉,环形转动,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度,揉2-3分钟,它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舒缓胃部痉挛,减轻疼痛感,还能缓解情绪紧张对胃的不良影响。
梁丘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通俗来讲,先找到膝盖骨外侧上缘,往上约三横指宽处。
原理及效果: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郄穴,郄穴善于治疗急性病症。胃疼急性发作时,握拳用指关节垂直按压梁丘穴,力度较重,按压出明显酸麻痛感,持续按压2-3分钟,能快速止住胃部痉挛带来的疼痛,对胃寒、饮食积滞引发的胃痛效果尤佳。
按摩
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
穴位按摩时,手法与力度十分关键,关乎按摩效果与身体安全,有如下注意事项:
按揉法:这是最常用的手法,以手指、掌根或大鱼际等部位着力于穴位。操作时,手指或掌部要紧贴皮肤,动作需沉稳,不要出现滑动、摩擦皮肤的状况,应带动皮下组织一起环形揉动,让力量均匀渗透进穴位。比如按揉腹部的中脘穴,用掌根轻柔且持续转圈,能促进肠胃蠕动。
点按法:一般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尖垂直按压穴位,要求位置精准。按压下去时,手指不要移动,保持稳定。像点按腿部的足三里穴,找准穴位精准发力,才可以有效激发经气。点按时,节奏可稍慢,一按一松,给穴位足够的反应时间。
推法:用手指、掌根沿着经络或者肌肉纹理的方向做直线推动。操作时,用力要平稳、均匀,速度不宜过快,保证力量持续深入肌肤,常用于背部膀胱经等经络较长的部位,能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拿法: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起肌肤,一紧一松。拿捏的幅度适中,频率也不能太快,多应用在肩部、颈部,可有效放松局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与酸痛。
叩击法:手握空拳,用拳背、小鱼际或者指尖轻轻敲打穴位所在部位,动作要有节奏感,力量先轻后重,从慢到快,适用于面积稍大、肌肉丰厚的区域,例如叩击大腿外侧的胆经穴位,能激发气血运行。
适度为宜:力度要根据个人体质、穴位位置以及耐受程度来调整。初次按摩,或是体质虚弱、年纪较大、儿童群体,力度应从轻开始,慢慢试探性增加;身体壮实、肌肉丰厚的年轻人,力度可适当加大,但以不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为限。比如按摩合谷穴,老人、小孩轻轻按揉即可,青壮年可稍用力。
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用很大的力气,应先轻缓施力,观察身体反应,倘若没有不适,再逐步加重,让身体有适应过程。特别是一些敏感穴位,突然大力按压,容易引起身体紧张,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以得气为度:得气指的是按摩穴位时,受术者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感觉,这表明经气被激发。但“得气”感也不能过度强烈,要是按摩时出现刺痛、锐痛,说明用力过大,需立刻减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