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得到极大的改善,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中国的肥胖现状同样不容乐观。1980-2015年全球肥胖调查研究显示:就肥胖人口数量来说,2015年全球范围约有1.077亿儿童和6.037亿成人肥胖;成人肥胖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儿童肥胖人口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肥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BMI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以及多种癌症等。
肥胖的诊断
2016年AACE肥胖指南认为目前国际上仅以BMI作为超重或肥胖的诊断标准并不完善,BMI不是人体测量学的唯一标准,腰围也应作为筛选指标,特别是在BMI<35kg/m2的人群。该指南广泛收集包括IDF、WHO在内的7个肥胖相关机构的数据,对12个不同种族的腹部肥胖切点进行汇总,并特别指出东南亚、南亚、东亚地区宜以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74-80cm作为腹型肥胖的切点。
中国肥胖诊断切点
肥胖的饮食干预
减重的方法无外乎改变生活方式、使用减肥药物和采用代谢手术。其中改变原来的不良生活方式是根本措施,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运动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等。医学营养治疗过程中,严格限制能量物质(热卡)的摄入可以显著减轻体重,但常常难于持久。为此,人们不断探索不同膳食类型,希望满足患者对食物的需求,又能增加营养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三种主要的减肥饮食策略
减肥饮食的策略主要包括:低热量饮食(限能量平衡膳食、间歇性禁食、禁食模拟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Atkins或生酮饮食)和低脂饮食。
低热量饮食
限能量平衡膳食是指每天只摄入800~1500kcal热量,形成能量负平衡,每周可使体重平均下降0.4~0.5kg。每天摄入能量的组分:碳水化合物(50%~55%),蛋白质(10%~15%),脂肪(20%~35%)。研究显示,限制能量平衡膳食可有效降低体重、脂肪组织重量、内脏脂肪面积及发生风险。
轻断食模式也称间歇式断食,一类采用5+2模式,即1周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约女性500kcal/天,男性600kcal/天)的饮食模式。荟萃分析显示,轻断食模式对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重、内脏脂肪、血糖、功能等具有明显改善。而且有研究显示,相较于热量限制饮食,轻断饮食降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更明显。
禁食模拟饮食(低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但高脂肪)是指一个月连续5天每天限制热量,第一天正常每日热量的50%,第2-4天正常每日热量的10%。研究显示,这种饮食模式也可降低体重、腰围、BMI、血压、体脂、IGF-1水平。不过研究仍是小样本研究,研究者强调目前阶段不建议随便尝试禁食模拟饮食。
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低脂饮食是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以达到减少热量摄入的目的,但不限制食物摄入总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每天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构成比<45%,如Atkins饮食或生酮饮食。研究显示,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均能降低体重、BMI、体脂和腰围,效果相当。
肥胖饮食干预面临的问题
节食疗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节食/禁食和再进食期间可能的风险包括:;疲乏感增加,体力活动下降;难以长期维持;;饥饿性酮症、心室颤动、;维生素和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脂肪组织消耗少,大量瘦组织(肌肉)丢失。
有研究显示,从碳水化合物中摄入的热量低于40%或高于70%都会导致较高的死亡风险,以大量动物蛋白和脂肪(肉类、黄油和奶酪)来代替碳水化合物,相比于以植物蛋白/脂肪(豆类和坚果等)代替碳水化合物的人,死亡风险更高。而生酮饮食、Atkins饮食等种就含有大量肉类食物。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种减重方案均存在体重"反弹"的难题。对饮食方案的依从性低是体重"反弹"增加的主要原因,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等因素也参与其中。所谓"最好"的减重膳食是鼓励肥胖个体选择最容易长期坚持的饮食方案,成功减重后,增加体力活动可以有效地维持能量平衡,以提高长期依从性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