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养生 > 中药库 > > 虻虫

虻虫 【别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绿头猛钻

适应症逐瘀,破积,通经。治症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

虻虫,中药材名。本品为虻科昆虫复带虻或其他同属昆虫的雌性全虫。6~8月间捕捉。用蝇拍轻轻拍取,用线穿起,晒干或阴干。功能主治为:逐瘀,破积,通经。治症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

1.jpg

【生长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产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西、河南、辽宁等地。

【性味归经】 

苦,凉,有毒。入肝经。

【主要来源】

本品为虻科昆虫复带虻或其他同属昆虫的雌性全虫。

【形态特征】

雌虻体长13~17毫米,黄绿色。复眼大型,无细毛,中部有1条细窄的黑色横带。额黄色或略带浅灰;头顶被有短毛。触角黄色,第3节肥大,基部具有粗钝的背突。唇基和颊黄灰色。下颚须第2节浅黄色,被有白色并杂有黑色的短毛。中胸背板、侧板、腹板灰黄色,被有黄色短毛并杂有黑色和黄灰色长毛,翅透明无斑,平衡棒黄色。足3对,中、后足的股节基部1/3处灰色;前足跗节及前足胫节端部黑色;中、后足跗节的端部黑褐色。腹部暗黄灰色;第1~3或1~4腹节背板两侧有大的黄色斑点,中间有暗黄色纵带,宽约为腹部宽度的1/4~1/3。腹部被有稠密的黄色或黄灰色短毛,有时夹杂有黑色短毛。腹面灰色,第1~2或第1~3腹板的两侧黄色。雄虻形状相似,但体较小,复眼被有纤细的灰色短毛。雌虻吸食牛、马、驴等家畜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

【采收加工】 

6~8月间捕捉。用蝇拍轻轻拍取,用线穿起,晒干或阴干。

【性状鉴别】

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厘米,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以个大、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

逐瘀,破积,通经。治症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研末1~2分;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偏方妙用】

1、治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水蛭、虻虫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大黄三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不下,更服。

2、治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熟地黄四两,虻虫、水蛭、桃仁各五十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温酒下。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