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养生 > 中药库 > > 桑上寄生

桑上寄生 【别名】桑菌、木麦、桑耳、桑檽、桑上木耳、桑鸡

适应症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衄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喉痹,症瘕积聚。

桑耳,中药名。为银耳科银耳属和木耳科木耳属可食用真菌的子实体。银耳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金耳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木耳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毛木耳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皱木耳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衄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喉痹,症瘕积聚。

【生长分布】

银耳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金耳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木耳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毛木耳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皱木耳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肝、脾经。

【主要来源】

本品为银耳科银耳属和木耳科木耳属可食用真菌的子实体。

【形态特征】

1、银耳:子实体纯白色,胶质,半透明,宽5-10cm,由多数宽而薄的瓣片组成,新鲜时软,干后收缩。担子近球形,纵分隔,(10-13)μm×(9-10)μm。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6-8.5)μm×(4-7)μm。

2、木耳: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肾形,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采收加工】 

六月多雨时采,即暴干。

【性状鉴别】

1、银耳:子实体由数片至l0余片薄而多皱褶的瓣片组成,呈菊花形、牡丹花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白色或类黄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基蒂黄褐色。角质,硬而脆。浸泡水中膨胀,有胶质。气微,味淡。

2、木耳:子实体呈不规则块片,多皱缩,大小不等,不孕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极短绒毛,子实层面色较淡。用水浸泡后则膨胀,形似耳状,厚约2mm,棕褐色,柔润,微透明,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味淡。

【功能主治】

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衄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喉痹,症瘕积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偏方妙用】

1、治少小鼻衄,小劳辄出:桑耳熬焦,捣末,每发时以杏仁大,塞鼻中。

2、治痔病下血不止:桑耳三两。捣碎。上件毎服一两,以水一大盏,煎取七分,去滓,着椒、葱白、粳米煮作羹,空腹食之。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