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养生 > 中药库 > > 芍药

芍药 【别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

适应症主治血虚腹痛、胁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药,根掘起洗净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有凉血、散瘀功能。

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分枝黑褐色。茎高40-70厘米,无毛。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花瓣9-13,倒卵形,花瓣各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花丝长0.7-1.2厘米,黄色。蓇葖长2.5-3厘米,直径1.2-1.5厘米,顶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及俄罗斯;在中国分布于江苏、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园也有栽培。在中国东北生长于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生长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

【生长分布】

芍药在中国东北生长于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生长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芍药喜光,耐寒,在中国北方各地可以露地越冬;夏季喜冷凉气候;喜土层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在黏土和沙土上虽然可开花,但是生长不良,在盐碱地和低洼地不宜生长。

【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分枝黑褐色。茎高40-70厘米,无毛。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背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

【采收加工】 

选择晴天,先割去芍药茎叶,再挖取根部,在室内切去芍头或仅剪下作商品的粗根。剪切下的根要修去侧根和根尖,在室内堆放2-3天,使水分降低到质地变柔软。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踞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功能主治】

主治血虚腹痛、胁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药,根掘起洗净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有功凉血、散瘀能。

【用法用量】

6~15g。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血虚者慎服。

【偏方妙用】

1、治腹中虚痛:白芍药9克,炙甘草3克。上药加水480毫升煎成240毫升温服。夏月加黄岑1.5克,恶寒加肉桂3克,冬月大寒再加桂3克。

2、治风毒骨痛:芍药0.3克,虎骨31克。上药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3升酒中泡4天。每次饮酒300毫克,一天三次。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