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成年人的早恋故事和心理学解释:怎样的早恋能走到最后?
2021-11-27 16:47 来源: 人民资讯
怪的是,从某一天起,我每次一走到教学楼,就会听到有人在楼上大声读英文,声音特别大,直到我进教室把灯打开。
后来才知道,那个“晨读”的人正是他……
再后来,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每天早上都最早到教室,一起晨读和学习,放学也会在一起讨论问题,有什么心事也会跟对方说,友谊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看完这些故事,或许你会感慨:孩子们都好早熟啊!
亦或是:年少的感情真纯洁美好!
我们先暂时从故事的浪漫中走出来,来理性看待一下“早恋”这个词,究竟发展心理学家们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呢?
1. 多早才可以称之为早恋?
少女查了一番文献,发现有意思的是,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早恋”这个词不好,因为 “早” 这个词代表了存在某一种标准,但目前根本没有这个标准的界定;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大人所界定的早恋现象中,并不存在心理学意义上“恋”的标准。
所以,我们可以先用一个更大的词来概括:异性来往亲密。
2. 这些孩子真的恋爱了吗?
是否真的可以称之为“恋”,我们可以对照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素来看,即激情、亲密和承诺。
在不同阶段的孩子们,异性之间的亲密也往往存在不同的情况,心理学家们总结了以下几个阶段:
a. 性生理和性心理都还没有开始发育的阶段:
这时候的异性儿童之间的亲密,往往是 “过家家 ”活动的简单继续,或者说更多是一种对大人的模仿,本质就是异性友爱。
b.性生理和性心理开始发育,但还未发育成熟的阶段:
少年男女之间相互欣赏和喜欢,但不包含占有和性诉求的关系,更多是彼此陪伴,而没有长相厮守的想法和约定(缺乏爱情三元素中的激情和承诺,只有亲密)。
c.性生理和性心理开始发育,但还未发育成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