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养生 > 中药库 > > 牛筋草

牛筋草 【别名】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尺盆草、路边草、稷子草、鹅掌草、野鸭脚粟、老驴草、百夜草

适应症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用于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牛筋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分布几遍全国。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400.jpg

【生长分布】

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分布几遍全国。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肝经。

【主要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高15-90cm。叶鞘压扁,有脊,无毛或疏生疣毛,鞘口具柔毛;叶舌长约1mm;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cm,宽3-5mm,无毛或上面常具有疣基的柔毛。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长3-10cm,宽3-5mm;小穗有3-6小花,长4-7mm,宽2-3mm;颖披针形,具脊,脊上粗糙;第1颖长1.5-2mm,第2颖长2-3mm;第1外稃长3-4mm,卵形,膜质具脊,脊上有狭翼,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狭翼。囊果卵形,长约1.5mm,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皮2,折叠,具5脉。花、果期6-10月。

【采收加工】

8-9月采挖,去或不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状鉴别】

根呈须状,黄棕色,直径0.5-1mm。茎呈扁圆柱形,淡灰绿色,有纵棱,节明显,节间长4-8mm,直径1-4mm。叶线形,长达15cm,叶脉平行条状。穗状花序数个呈指状排列于茎顶端,常为3个,气微,味淡。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用于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

【偏方妙用】

1、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120g。水3碗,炖1碗,食盐少许,12h内服尽。

2、治乙型脑炎:牛筋草30g,大青叶9g,鲜芦根15g。煎水取汁,日服1次,连服3-5d为1疗程。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