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到的外界信息80%以上都来自视觉。

(一)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二)视网膜上的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会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三)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四)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但是这个现象怎么解释啊?我的眼睛真的还好吗?一般这种情况在科学上被称为“视错觉”,是由于观者将看到的事物,通过自身经验在大脑整合后会在视网膜和大脑皮层细胞上留下残像,但这残像若与现实存在的事物有一定的视觉误差,便会出现这种情况。视错觉原来分这么多种视错觉一般分为以下三种:①几何学错觉视觉上的大小、长度、面积、方向、角度等几何构成,和实际上测得的数字有明显差别的错觉,由图像本身的构造导致的称为几何学错觉,以其种类多而广为人知。比较经典的视觉图有:米勒-莱尔错觉:指两条等长平行线段,两端箭头向外的线段比两端箭头向内的线段看上去更长的现象。

弗雷泽图形:英国心理学者弗雷泽于1908年发表,这一图形是一个产生角度﹑方向错觉的图形,被称作视错觉之王。漩涡状图形实际是同心圆。

②生理错觉主要来自人体的视觉适应现象,人的感觉器官在接受过久的刺激后会钝化,产生视觉暂留。视网膜上的细胞受某种色光刺激后,会对该色产生疲劳,所以在视线离开该色后,该部分的细胞暂无法作用,而未受刺激的另一部分细胞开始活动,因而产生另一种颜色的视感。PS.视觉暂留现象就是现今动画的创作原理哦。

赫曼方格是最常被用来解释生理错视的作品。当你聚焦于黑色方格之间的白色空间时,你会发现其他的白色空间都变灰了。而当你单纯地看着图片时,上面会出现接二连三闪烁的黑色小点。③认知错觉这更多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讨论范围,最经典的是图地反转现象。因为人的知觉具有组织性,会想办法将视觉对象由背景中独立出来,这个独立出来的部分即为“图”,周围的部分则是“地”。这是由爱德嘉·鲁宾提出来的,作品“鲁宾之杯”就是研究图地反转的代表作。

生活中处处都有错视现象,你发现了吗?虽然很难相信,但是日常生活中也充满视错觉。例如人们明明知道太阳是不会移动的,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每一天也经历著所谓的“日出”和“日落”。在晚上,尤其是月圆的时候,即使无论如何走都感觉月亮在跟着我们一起走。视错觉现象以其智慧性、趣味性和简洁性也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青睐。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们都利用着视错觉的原理,在一间房屋里使用一些较窄身的、较矮身的家具,令住客感觉房间看起来更加宽敞。再比如军事上的迷彩服及各种伪装,以及按形体肤色进行的服装设计、花色匹配等,都和视错觉有一定的关系。视错觉图形都是人们通过精心构思设计出来的,在自然界中几乎很少存在,而我们的视觉系统作为一种进化的产物,初次遇到这样的图形会用它固有的方式去理解,就会出现类似“理解偏差”的现象,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大脑进化不够完美而出现的缺陷。目前,人们进行大量实验,来研究各种错觉现象更深层次的生理基础,从短期目标上来讲是要理解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而从长远来讲则是为了掌握整个大脑的基本运行规律。而错觉,为我们提供了窥探大脑奥秘的全新窗口。审稿人:李弘杨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