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摄影记者 王永胜
实习生 李沁卫 温广斌
通讯员 聂文闻 彭锦弦 刘坤维
他们是严重心脏衰竭,又无法心脏移植的人。为了保命,紧急植入“人工心”救命。7月13日,3位“钢铁侠”首次齐聚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复查,除了常年背着电池给心脏“供能”,他们和正常人无异,还迎来了不一样的人生。
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感慨介绍,对于无法及时完成心脏移植的心脏终末期患者,人工心无疑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团队与三位“钢铁侠”合影
生命危急关头植入“人工心”救命
7月13日,33岁的廖翠再回协和医院心外科复查,气色红润、笑声爽朗,当年为其手术的专家们不敢相信,这是当年奄奄一息的心衰患者。廖翠感叹,“当时喝口水都吐,以为人生到了头。”
2017年,刚生下宝宝的廖翠,因持续呼吸困难,跑了全国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唯一的办法只有“换心”,廖翠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但随着病情不断恶化,身高1.68米的她消瘦“纸片”,体重不到40公斤。
2019年6月,她来到协和医院,命运再次开了玩笑。术前检查发现,廖翠的PRA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为90%阳性,而正常人只有10%,这意味着,一旦做了心脏移植,身体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
“只有植入‘人工心’,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提出方案。正是这次手术,廖翠得以重生。
此次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位“钢铁侠”田光巍。他受扩张型心肌病困扰长达5年,病情持续恶化,2018年准备在协和“换心”,但他体重达212斤,等不到“大马力”的供心,为了保命,最终为他辅助人工心。田先生感恩,他每晚只能坐着,喘息困难,是这颗“心脏”延续了生命。
“钢铁侠”背着电池过上崭新人生
7月13日,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人工心”主要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个部分构成,血泵置于患者左心室心尖位置,约180克重,通过一根导线与体外控制器和电池相连,以维持体内血液循环。患者需随身背包,放置控制器和电池,平时要注意导线连接处的清洁、消毒、换药,并且注意防水。
“心脏感觉沉了些,走哪都多了个‘包袱’。”廖翠指了指身上斜挎着小背包,里面装有钢铁心体外控制器和电池,重约5公斤。她说,开始并不适应,下雨天不敢出门。术后3个月,她逐步适应,现在一家幸福,女儿已4岁,她还开了网店带货,从水果到快餐,再到服饰,周边人都亲切唤她“杂货店老板”。性格开朗、健谈的她还常常与亲友、邻里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没想到我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生活状态。”
三名“钢铁侠”点赞协和医院
田光巍也对如今的生活感到满足。前不久,酷爱旅游的他与妻友自驾至安徽,登顶黄山。“以前连卧床休息都难,现在能做到了,”田光巍说,那天他走了近3万步,不仅如此,平常还会做些运动,一口气爬3、4层楼也不太喘。“我已减掉近60斤。”田光巍希望,在这颗钢铁心的辅助下,心脏功能慢慢恢复,争取有天能撤除人工心脏泵。
人工心脏控制器
弥补了“心源”紧缺的技术空白
据了解,目前国内现有的心脏机械辅助方式,除了ECMO,再就是“人工心”,业内称为心室辅助装置(VAD),在国内刚开始起步。
人工心脏示意图
董念国介绍,这颗“机械心”的泵,在患者左心室上安家,将心房或心室的血液引流到辅助装置,通过血泵升压后,再回输到动脉系统,替代心脏“工作”,维持血液循环,是治疗终末期、重症心衰的有效手段。
董念国主任为患者调试人工心脏仪器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心血管病患病人数3.3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达890万,而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患者最后的希望。对无法心脏移植的患者来说,“人工心”是重生最合适且有效的办法,同时它也为更多终未期心衰患者“换心”手术赢得时间。
董念国主任介绍人工心脏移植情况
作为国内最大的心衰治疗中心,协和心脏大血管外科是全国最早开展“人工心”植入手术的中心之一,目前已完成5例。同时,董念国的团队也在参与人工心脏“升级”:更全能、更耐用、更小巧,造福心脏病终末期患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