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背景

南大碎尸案(又称1·19碎尸案),案发时间为1996年1月19日,地点在江苏省南京市。被害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受害人的遗体碎片在其失踪九天后,1月19日凌晨,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

究竟是何原因让凶手毁尸灭迹,尸体被加热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请跟随小编走进南大碎尸案,一起探寻案件背后的真相。

时代背景

1996年初,南京正在经历改革开放后的下岗热潮,各种阴暗事件频发。刁爱青的父亲做过村里的会计后,下岗在一家私人柴油机配件厂上班。

1996年,刚刚考入南京大学的刁爱青惨遭碎尸,案子至今未破。当时社交平台还算薄弱,计算机专业的并不多,一般的年轻人对电脑并没有多大兴趣。

刁爱青便是学习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应用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的一名女学生。这样相貌平平的女孩究竟接触到了什么样的人,进入了哪一类社交圈子,才让她落得如此下场。

人物生平

1976年3月,刁爱青出生在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的农民家庭,其姐姐名为刁爱华。1994年,18岁的刁爱青参加高考失利,进入姜堰育英学社复读。1995年,19岁的刁爱青第二次参加高考,因差三分托关系进入了南大成教脱产班。

1995年刁爱青进入南大,担任南大鼓楼校区南园4舍宿舍长。刁爱青身高1.65米,短发,单眼皮,近视眼。嘴角的右上方有一颗痣,如同菜籽般大小,说话时嗓音稍哑,语速偏快。

刁爱青写字十分秀气,但是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写成“刁爱卿”。

案件经过

1996年1月10日,刁爱青吃完晚饭出走。由于当时同宿舍女生违规使用电器,作为宿舍长的刁爱青也一同受到了处罚。刁爱青离开前,将自己的被子铺平,心情不佳的她便赌气外出散心。

目击者称最后看见死者的地点为青岛路,死者当时身穿红色外套。1996年1月19日,一场大雪过后,刁爱青的尸体被发现,一名打扫卫生的妇女在南京路新街口附近的华侨路交到了一个提包。

500多片煮熟的肉片放在其中,妇女后来清洗肉片时发现,有三根手指混在其中,便立即报案。尸体的剩余部分则被发现在水佐岗路和龙王山,被放在提包和床单之中,总共有2000多片煮熟的肉片,刀工细致,且摆放整齐。

案件调查

南京市警方成立专案组,进入南京大学,对附近的所有居民进行了盘查,3个月后才离开。当时没有DNA技术,警方只能采取人海战术,逐一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哪怕只是倒垃圾。

警方通过碎尸手段,推测凶手是一个医生或者屠夫。刁爱青的交际并不广泛,给调查增加了很大难度。到目前为止,南大碎尸案仍旧未能侦破,公安部称,不受追诉期的限制,绝对不会放弃,要侦查到底。

写在最后

1998年,作者王大进把“1·19”案写进了小说《纪念物》。2010年,作者陈九歌在《血色天都》中完美还原了碎尸案。《十宗罪》和《死亡通知单》也都引用了这个故事。

来源:诺尔妮都看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