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万人眼睛里埋伏着一个定时炸弹

2019-03-19 13:04:00 来源: 腾讯网

视网膜脱离的那个瞬间是什么感觉?

35岁的L回答我:“眼前一黑,就像掉下来一块黑幕,把视野的1/3遮住了”。

去年的12月,坐丈夫的车下班回家,毫无征兆地,L有着1100度近视的右眼发生了网膜脱离。

在乔利亚医生的诊室,一位前来就诊的中年妇女告诉她,自己的一只眼睛配眼镜时“加了度数也不管用了”,裂隙灯检查发现,她的眼睛发生了严重的视网膜脱离,需要尽快手术。

发生在周边部视网膜的小裂孔患者很难察觉,往往是情况严重,视力出现问题,才想起来去医院。

在医学上有一个词叫病理性近视,主要表现是高度近视伴有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等,发展方向是致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约1%的西方人和1-3%的亚洲人患有病理性近视。去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伊恩?摩根发表综述文章指出在:最近的全球近视大流行是近视与高度近视的双流行。在英国眼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社论题目叫:“病理性近视能有多瞎?”(How blinding is pathological myopia?)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发布的“近视与高度近视影响报告”中曾提到:“近视与青光眼和白内障的高风险相关”;“近视性黄斑变性(MMD)是近视患者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约10%的病理性近视患者会发生MMD,其中,30%的病例是双侧性的”,也就是说,1/3的MMD一只眼睛都不会给你留下。

所谓的黄斑,是视网膜中心的一块区域,因为富含叶黄素,所以比周围视网膜颜色偏暗而得名。那里是眼部的视觉中心,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那里发生的病变,很容易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失。

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多项研究指出近视性黄斑变性对失明病例的贡献——它是日本的最主要致盲原因;是台湾老年人群中视力损失和失明的常见原因;是上海新发失明病例的主要成因;对40岁以上的香港居民而言,它也是导致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有报道指出:高度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引起的并发症(例如黄斑变性等),已成为我国45~59岁工作年龄层双目失明的第一主因。

顺便说一句:近视手术只是让患者摘掉了眼镜,并不等于治好了近视,由近视引起的眼底并发症并没有改变,近视手术也无能为力。

在乔利亚医生的诊室,一个2300多度近视的刚过20岁的年轻的男孩前来咨询近视手术,他发现自己的近视度数可能已经超过了手术可以恢复的范围——传统的激光手术,一般用于矫正中低度近视;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最高只能纠正1800度,他需要做两个手术,才有可能实现摘掉眼镜的愿望。

由高度近视到视网膜病变是一个水滴石穿的漫长过程,研究显示,14岁时近视度数与随后的视力丧失之间似乎存在相关性。这也意味着,如果不加关注,青少年时期的酒瓶底眼镜往往导致的是中老年的视力损失。

作为一个近视的中年人,这结论很让人无奈。在人均寿命有了大幅增加的今天,人们对眼睛的保质期增长有了更迫切的需求,然而,眼睛的耐久度却变得更差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不是一个人的麻烦,你会有很多同伴。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那份《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目前,我国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37亿-4.87亿之间,高度近视人数则有2900万-3040万人;而到2020年,我国的近视患病人口将接近7亿,其中,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将达到五六千万人。

目前看来,几乎没什么特别靠谱的办法可以逆转已经发生的近视。

对于已经形成的高度近视,每年或每隔半年定期检查眼底,将眼底病变扼杀在萌芽中,这几乎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而对于那些尚未戴上厚厚的酒瓶底眼镜的青少年,大力进行近视防控,延长下一代人眼睛的保质期,也许还可以试试。

近视开始的年龄越来越小

图片来源:123图片库

标签

热词推荐